

本篇介绍新冠疫情全放开,还有必要接种疫苗吗?,以及一些新冠疫苗会不会不给打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疫情不再构成“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我们仍处于新型冠状病流行过程中,对跨境运输、贸易、旅行的一些将进一步减少甚至取消。这意味着“对自己健康第一人负责”将真正落到个人身上。
是否还有必要接种新冠病疫苗?【2】
目前,全国疫情总体处于零星散发传播状态,但新型冠状病并没有消失,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仍然存在。不同人群的免疫力水平还是存在差异的。
在以往的疫情中,没有被感染、没有完成既定免疫计划的人,未来仍有感染并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由于疫苗或病诱导的抗原刺激不足,免疫保护能力有限。也比完成基础免疫后再次感染获得的混合免疫力明显弱一些。
此外,保护性抗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现阶段,部分人群仍需要接种疫苗,以进一步增强自身免疫力,填补免疫水平的缺口,降低未来患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哪些人群需要接种疫苗?【2】
前期根据疫苗研发进展和特定人群的疾病风险,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的疫苗免疫方案。具体来说,3-17岁人群需要完成2剂灭活疫苗或3剂智飞重组蛋白疫苗的基础免疫;18岁以上人群在获得基本免疫力的基础上需完成第一剂加强免疫,其中高感染风险人群、60岁以上人群、有严重基础疾病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仍需完成第一剂加强免疫。第二剂加强免疫。
随着疫情变化,现阶段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应根据感染状况、既往接种史、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决定。如果您在之前的疫情中没有被感染,但没有完成既定的免疫程序,则需要继续完成后续剂量的疫苗接种。如果您在之前的疫情中曾被感染过,但在感染前尚未完成基本免疫,则需要在感染后3个月再接种一剂疫苗。通过新型冠状病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是否有发热、咳嗽等新型冠状病感染相关症状,是否有流行病学史,可以综合判断是否被感染。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基础免疫后经历自然感染的人和已经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可以通过多重抗原刺激产生更好的免疫保护。对于这部分人来说,短时间内再次接种疫苗效果有限,暂时无需继续接种。未来将根据病变异情况和疫苗研发进展情况,决定相关人群是否需要继续接种。
如何接种COVID-19疫苗?【2】
我国已陆续批准多条技术路线的新冠病疫苗。研究结果表明,序贯免疫可以为个体提供更全面的保护。因此,如果前期已经接种过灭活疫苗,建议选择重组蛋白疫苗或病载体新冠病疫苗进行加强免疫或感染后接种。考虑到随时可能出现的病感染风险,建议符合条件的人群在满足时间间隔要求后尽快完成疫苗接种,无需等待特定疫苗。
关于印发应对近期新型冠状病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4]
通过疫苗接种和感染获得的保护性抗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关于感染者接种COVID-19疫苗的时机,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英国、德国等主要机构和国家建议在感染后3-6个月接种疫苗。从全范围来看,COVID-19疫苗接种应在感染后三个月内进行已成为共识,这将有助于为后续可能出现的流行病中重症和死亡高风险人群提供更好的保护。
吸入性腺病载体新型冠状病疫苗【3】
顾名思义,吸入式COVID-19疫苗通过“通过口腔吸入呼吸道”的方式进行给药,模拟病感染人体的自然过程,从而在呼吸系统中建立免疫屏障。在不改变疫苗成分的情况下,将疫苗雾化成微小液滴,通过“经口吸入呼吸道”进行接种。
接种者无需“注射”,只需通过气雾吸入装置将疫苗吸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获得粘膜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三重保护”。与注射型COVID-19疫苗形成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相比,雾化吸入疫苗可以诱导人体内的粘膜免疫,在病入侵的第一道关口预防感染、阻断传播。
材料
[1]《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疫情不再构成“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华社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对近期新型冠状病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解读
【3】《一吸就能完成接种!陈薇团队在雾化吸入疫苗方面取得新进展《北京晚报》
[4]《关于印发应对近期新型冠状病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名典[2023]46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应对新型冠状病感染疫情综合组
今天新冠疫情全放开,还有必要接种疫苗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新冠疫苗会不会不给打了、新冠疫情全放开,还有必要接种疫苗吗?的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