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将对走进武汉光谷方舱,听听天使与病患间的暖心故事和方仓医院治疗疫情的题进行解,希望对各位都有所帮助。
2月15日,西安大兴医院8名队员陪同陕西省第三批医疗队奔赴武汉支援。2月17日,张亚辉作为队长,带领14名护士短暂进入武汉光谷方舱医院。三天时间,张亚辉、刘杜鹃、蔡辉、张江云四位队员工作的五个区域很快就接待了200多名患者。
战疫依然严峻,天使的故事仍在继续
灯笼的故事照片
偌大的船舱里,后半夜,时不时就能听到熟睡的鼾声,偶尔还有人在睡梦中说话。
他们蹑手蹑脚地走在病床边,手机微弱的灯光照射下他们的身影,被尚未入睡的病人看到。突然,当他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他的心思其实就和一百年前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提着灯照顾病人一样。画面重叠在一起,他举起手机拍下了照片。
当患者把照片分享给张亚慧时,他们称其为“提灯女神”。
光谷方舱里穿梭的身影是2月17日来到光谷方舱的张亚辉和刘杜鹃。
面对每天收治近80名患者的情况,第一天进入方舱的张亚辉心情有些沉重。她说,24名护士分四班制,每班六人。6个小时的轮班,加上穿脱防护服、交接班、来回奔波,实际工作时间接近10到12个小时。
收容所主要收治轻症和普通患者,也有少量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空间,部分患者出现明显的烦躁情绪。除了日常护理工作外,护士还要注重安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情绪。
2月21日凌晨3点,按照规定,执勤的张亚辉、刘杜鹃必须保证每小时巡逻一次。为了不打扰病人休息,他们悄悄地来到每张病床前检查,只用手机照明的微弱光源。
看到有人没睡,他就轻声询,叫他早点睡。如果睡觉时被子掉在地上,他们会帮忙盖被子;如果有人睡觉时摘下口罩,他们会及时提醒戴上;如果感觉不舒服,就测量体温、指脉吸氧,仔细观察,有异常立即打电话给他。通知医生。
一名患者出现胸闷、心率加快的症状。他们赶紧跑到床边查看。张江云用手机照明,轻声询病人的感受。
一双袜子的故事
为光着脚被送到收容所的病人找一双袜子保暖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在一个照顾200名病人的收容所里,却是一个需要细心发现的题。
面对患者们的无限感激,张亚辉看着方舱医院的标语风雨无阻,待到花开月明。
18日晚上,是张亚辉值夜班。当她正在处理医疗指示时,一个女孩抱着双臂跑到她身边说“我好冷。”穿着几层防护服的张亚辉根本感觉不到机舱内的寒冷,反而感觉闷热。张雅慧仔细地打量着她,穿着薄毛衣,打底裤,单拖鞋,光着脚,抱着双臂,浑身发抖。他瑟瑟发抖地说“我冷,脚很冷,我想让家人给我送袜子。”
光谷方舱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后不久,运送流程并不完善,无法接收家属的物品,医护人员进入方舱后也无法外出。看着瑟瑟发抖的女孩,张雅慧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她让女孩先回床上盖好被子躺下取暖。
张亚辉一边忙碌,一边想着如何解决女孩手脚冰凉的题。“既然不能出去,我可以请接手的同事接手带我进去。”
张亚慧赶紧给机舱护士长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并让她转告继任者带一双袜子。当张亚辉把袜子递给女孩时,女孩激动得哭了。她用手比了个心形,拉着张雅慧拍照,表示要留住这珍贵的一刻。
这件平凡的小事,让张亚辉感受到了医患共同抗击疫情的温暖、团结和信心。
一个关于爱与距离的故事
20日晚10时许,张亚辉正在检查船舱。一位阿姨走到她面前,直接说道“我找你!”张雅慧有些惊讶,自己裹着严密的防护服,竟然还能被认出来。
阿姨说“你上夜班后还要上三班白班吗?”更让张亚慧惊讶的是,这么贴心的阿姨竟然还记得自己的工作时间。这突如其来的担忧,让她一时间有些困惑。
阿姨用武汉话给张亚慧讲了一些话,这让她恍然大悟。
这位60岁的阿姨是一名COVID-19患者。她入院第二天,她的丈夫也确诊入院。由于入住时间不同,阿姨住在19号小屋,20张床位,叔叔住在10号小屋,29号床位,相差10个小屋。距离。
当阿姨得知爱人也住进同一家医院时,主动找到值班的护士长张亚辉,并表示爱人多年来患有耳病,听力很差。他很穷,几乎听不见声音,需要有人照顾。她想把她搬到离爱人更近的地方,方便照顾他。
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张亚慧立即给总台打电话,看看题能否解决。但由于医院收治紧张,总站协调了很多事情,并没有得到及时回复。张亚辉立即用舱内陕西队的电话号码给10号舱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让他们多照顾29号床位的病人,并带着阿姨到10号舱去见爱人。
张亚辉想尽办法在18号舱找到了一张空床位,交接班的时候,他特意叮嘱同事们,把这张床位留给叔叔。经前台协调,叔叔被转移到18号舱接受治疗,他与姑妈仅“一墙之隔”。
10间小屋相隔多远?看到叔叔阿姨互相扶持、互相关心的温馨场景,张亚辉表示,有了爱,就没有距离。
对于走进武汉光谷方舱,听听天使与病患间的暖心故事的相关话题,本篇文章对方仓医院治疗疫情这样的内容已经进行了解,希望能帮助到诸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