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网上的关注常平全面打造高品质东莞东部中心和常平镇桥梓村疫情防控的题,很多人都想了解,那接下来就让小编为你讲解一下吧!
汉溪河畔,临水而行别有一番风味。
新城学校
昌平之夜
推动民生福祉改善绣出美丽宜居新画卷
汉溪河碧水双桥鹤舞、引贤山庄绚丽烟花、素质教育盛开……这就是东莞常平镇,全面打造高品质东莞东部中心,面向宜居宜业旅游,高标准运营让人民满意,是教育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全面保障基本民生、推进建设的真实写照。高标准文化强镇。
站在东莞“双千”赛道的新起点上,常平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始终围绕定制之都、文旅名镇、宜居城市三大目标,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聚焦“两区”建设,全面打造高品质东莞东部中心和东莞城市副中心。
新快报编辑杨英杰
清澈的河水映衬着蓝天,两岸风景如画
深秋的傍晚,汉溪两岸开始热闹起来。人们有的沿着海滨步道漫步,有的在树荫下聊天,还有的带着孩子沿着河堤骑行,欣赏两岸的美景。一幅幸福宜居的画卷徐徐展开……
汉溪河是昌平的母亲河。过去,由于对环境重视不够,它一度成为人们避而远之的“臭河”。近年来,昌平市投入约8亿元推进汉溪河“一河两岸”改造工程,涉及总长约929公里的河堤整治、10座跨河建筑物改造沿线堤防、河道疏浚48公里,以及两岸改扩建。道路长约113公里,拆除改建拦水桥梁3座,改造排污口6个,建成河两岸绿道和沿河景观梯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平方米,力争成为河流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的标杆。如今,“一河两岸”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沿河的何吾园、何鸣园、何香园、何至园等配套公园已正式对外开放。
汉溪江面的变化,群众看得见、心里乐。周末,市民龚先生和三五个朋友沿着河东二路骑行。当他看到旁边和雾园的美丽景色时,他推着自行车走在步道上观赏。“环境变好了,走在这里感觉很开心,工作的疲劳都消失了。”龚老师说道。
据了解,鹤舞花园起于金梅桥,止于昌平桥,全长1200米。海滨步道宽阔宽敞,可沿河欣赏汉溪江美景。公园还配备了色鲜艳的儿童游乐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居住环境更舒适,美丽家园引领时尚
近年来,昌平始终把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与管理并重、长期运营。乡村面貌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站在人和水杀虎口村段的镇湖桥上放眼望去,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呈现在眼前。碧水蓝天下波光粼粼,两侧水泥路干净平整,岸边种植鲜花绿植,墙壁粉刷美化,闲置土地改造成休闲驿站。人们结伴漫步在新铺好的滨海路上,或者在新建的休闲站纳凉。一幕幕风景秀丽、人和睦的场面上演。
借地绿化造景、道路硬化亮化、美化建筑外墙、建设村史馆、池塘改造、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改善民生措施的推进环境方面,杀户口村农村面貌不断改善,村民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杀虎口村环境整治,是昌平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经过各乡镇的全力努力,昌平在全区范围内达到了“干净整洁村庄”、“美丽宜居村庄”标准,并在全区绩效考核中荣获“优秀”等级。全市连续两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着。
此外,桥子村、塘角村、朗洲村被列入市特色精品示范村;白石岗、朗州、横江峡、元山北村荣获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称号……
下一步,昌平将继续做好特色精品村创建工作,努力打造一批人居环境示范标杆,强化示范村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我们对标《常平镇2020年推进城乡宜居品类建设工作方案》中的“两岸宜居品类”、“生态农业宜居品类”、“乡村特色宜居品类”建设要求以“人居环境建设”打造“四个小花园”“十件微实事”、“千村碧汤”等举措为主线,努力为群众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立体文旅品牌打造区域文化中心
常平镇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有中共东莞县委、吴下农民协会、东宝工农革命军总部三个革命组织旧址。也是李仁之故居。2020年,昌平镇共投资约600万元,升级李仁智故居周边环境,新建李仁智生平事迹陈列馆,全面升级完善红色文化旅游配套设施。
昌平桥子村,广东省文化旅游特色村,是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风情、古村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聚集区。作为周敦颐后裔的聚居地,这里保存着古代岭南风格的祠堂、家族祠堂、书房,历史文化悠久。
近年来,常平镇村依托中共东莞县委旧址红色祖屋,累计投资3600万余元,完成了东莞县委旧址的建设。中国展览馆、爱莲湖、文昌阁等景点,形成以中共为蓝本的典范东莞县委旧址和爱莲湖风景区是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建设的核心传承和发展周敦颐“爱莲——爱莲”文化,塑造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教育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中共东莞县委旧址也成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和东莞红色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2016年以来,景区已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在全市掀起了红色文化旅游热潮。
除了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外,昌平的其他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镇内有栖岭森林公园、铁路公园、朗州田园风光、隐仙山庄等景观休闲资源,还有横江峡寒木龙、松柏树、汤游会、天尾村巡游、元宵节等民俗特色。
今天下午,“常有礼”常平镇2022名品纪念品发布活动将在东莞隐贤山庄举行。共有17家昌平当地知名纪念品企业参展。他们的产品包括无人机、编程思维启蒙套件等高科技产品,还有酱油、腊肉、喜饼、茶包、乳制品等食品,以及毛织服装等生活用品。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隐仙山庄被评为全省“十佳设施景区”之一。2021年,景区接待游客超过1088万人次,同比增长1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成为湾区热门旅游目的地。也是常平镇打造文化旅游名镇、湾区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东莞东部区域文化中心的重要缩影。隐贤山庄2022年打造的大型文旅剧《蝶影》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好评。景区已被市推荐为4A级示范旅游景区。
同时,昌平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是“国家小戏小品创作基地”、“中国硬笔书法名镇”、“中国对联文化之乡”、“广东摄影胜地”等此外,昌平拥有多元化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全国第一个拥有镇级场馆的镇,被誉为“东莞篮之乡”。镇内还建有具有国家一级剧场标准的大剧院、现代化图书馆、大型综合公益性青少年宫等文化设施。目前,昌平正以成为文化旅游首选地为目标,整合小镇旅游资源,积极打造红色历史文化、工业商业、生态健康旅游品牌等立体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旅游热点湾区城市群中的城市。
教育扩容提质成效显着谱写新篇章
过去的一年,常平紧紧围绕打造东莞东部优质教育中心目标,大力推动教育均衡提质发展。各项教育任务成效显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
其中,教育投入再上新台阶。2021年,教育支出约625亿元,同比增加20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527。教师同工同酬,持续提高教师待遇;教育供给取得新成效,九年一贯新城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公办初中学额2400个、小学学额1620个。2022年,全镇公办小学、初中新生入学人数分别增加79人和74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拓展;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公立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提供暑期托管服务的学校增至7所;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全镇各级学校获国家级表彰8项,省级表彰、市级励16项。各级表彰励29项,高中、高考成绩再上新台阶;平安校园已成为新常态,学校安全管理时刻加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落细落实,校园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本篇文章讲解了关于常平全面打造高品质东莞东部中心的这类话题,和一些常平镇桥梓村疫情防控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诸位网友。
发表评论